1993年,巴中建地设市,老区巴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启了新的时代征程。二十多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扭住规划引领发展这一战略主线,巴中规划人一茬接着一茬干,用智慧和汗水,换来了山河增色,赢得了城乡巨变。
党的十八以来,巴中城乡规划又进入新的里程碑。全市上下坚持以规划为总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全域巴中的规划思路,认真贯彻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以“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总体目标,坚持外延扩张与内涵提升并重,不断优化四级城镇规划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为“建成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走出一条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提供规划支撑保障。
科学定位布局,引领全域发展新征途
大厦凌云,根在四梁八柱。绘就发展蓝图,引领巴中腾飞,巴中以全域规划为主基调,以新型城镇化为指导思想,书记、市长亲自抓、相关部门齐参与,抢抓振兴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山区扶贫连片开发新机遇,奋力推进秦巴山区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森林公园城市。
科学确定城市发展定位,对于巴中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客观研判国家、全省发展的新形势和巴中发展的潜力优势,构建了 “一城两翼三副五廊多节点”的市域空间结构,立足生态优势,确定了“北林南农”分区发展的思路;搭乘川东北城镇群发展列车,描绘了巴城近期“双60”、远期“双90”和终极“双120”的宏伟蓝图,规划建立“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镇(重点镇和一般乡镇)-中心村”四级城镇体系,规划形成以1个中心城市为核心、3个副中心城市为骨干、24个重点镇为节点、160个乡镇和200个中心村为基础,布局合理、形态适宜、层级清晰、功能完善的现代城镇结构,为建成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提供了规划支撑。
为使巴中发展长袖善舞,承揽八面来风,突显巴中发展优势,积极融入全省、全国发展大局,巴中大手笔规划构建“6纵6横3环1航”综合交通体系,打造外快内畅、便捷高效的川东北综合交通枢纽。以交通大改善支撑发展、厚植优势,为建成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构建了大开放的巴中综合交通格局。
只有要素聚集,才能带动产业发展。依托全域空间布局的承载能力和便捷交通的保障,巴中规划人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抓铁留痕的决心和魄力进行全域工农业布局。以生物医药、食品饮料、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四类产业为重点,构建“五大产业带”和“三大产业基地”,工业产业布局为“一核一基地十园区”,并同步规划构建“一园区两中心两节点”三级物流体系。
高点定位、科学布局,蓝图绘就,助力巴中积极融入成渝-关天经济区、加入长江经济带、汇入“一带一路”,开启绿色发展、脱贫攻坚的圆梦之旅。
提升城市品质,再续宜居宜业新华章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基本遵循。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已成为巴中规划人的目标追求。
立足山地城市实际,选择了“东拓南扩,适度向西向北,呈组团式发展”的城市发展方向,遵循城市经济发展规律和城市空间生长肌理,体现山区城市特色,规划形成“一城三区”多组团、生态化的布局结构。
坚持“一城三区”协调错位同步发展,共同建成城市新蓝图。统筹“一城三区”空间形态,对老城非核心功能进行疏解,按照工厂园区化、市场专业化、商业规模化的规划思路,制定老城功能疏解工作清单,支持优质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资源向新区拓展转移。
强化城市基础承载能力,完成城市综合交通、高压走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按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城市道路等级,采取“方格网+自由式”布局,规划形成1条绕城快速环路、3条放射性快速路、39条交通性主干路组织各城区之间的快速交通,辅以城市主干路、次干路疏解各城区内部交通;按照城市发展规模,加快完成污水处理、垃圾转运处理、农贸市场布局、公厕布点等规划,为建设国家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提供规划保障。
加快公共服务配套,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促进文旅资源向文旅经济转化,在文化设施配套的规划上,规划建设南龛文化产业园,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巴国文化旅游和生态养生、休闲娱乐文化产业;在恩阳新城结合恩阳古镇发展巴中传统民俗文化和现代文化,作为巴中市市级文化副中心。同时,集中布置片区级的图书馆、影剧院、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设施,和社区活动中心。在体育设施配套的规划上,规划市级和片区级体育中心,修建标准田径场、体育馆、游泳馆和训练馆等设施。同时结合城市公园和街头绿地设置社区级体育设施。在医疗设施配套的规划上,形成“市级—片区级—社区级”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体系。在教育设施配套的规划上,规划确定小学48所,初级中学22所,高级中学9所。
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绿地及景观系统,提升城市品质。按照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的规划理念。规划11个城市森林公园和七个风貌控制区。同时以公园、广场、绿地、庭院为基点,河道景观、道路两侧为主线,形成“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色发展新格局,凸显“彰显特色、突出个性、体现魅力”的规划思路,大力实施“引绿入城、建园补城”行动,开展山体森林公园、河湖湿地公园“双百工程”创建,建成区绿地率、绿化率分别提高0.5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0.5平方米。有序推进城市“双修”工作,大力实施“增彩添绿”工程,形成“一主三副、四廊八轴多点”全域增彩添绿布局,使中心城区新增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彩化面积6万平方米,极大提升了巴城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品质。
统筹城乡发展,谱写全面小康新诗篇
坚持城乡发展一盘棋,把城市、县城、城镇、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科学编制“全域巴中”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全域规划全覆盖。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南江县、通江县“多规合一”在全省试点,平昌县被纳入首批宜居县城。构建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城为支撑、重点镇为骨干、乡村为基础的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结构,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规划,在规划形态上,突出重点镇、中心村,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在规划方式上,重点考虑如何推动以城带乡、互动相融;在规划的突破口上,聚焦脱贫攻坚头等大事,按照带动能力、综合功能、人文环境和景观品质“四个提升”的要求,以产融相融为理念,采取“五有四靠近”破解“巴山新居”规划难题,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编制《“巴山新居”十年规划》和《巴山新居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完成119个乡镇、180个中心村、2000多个聚居点、10个巴山新居示范片和20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如今,巴山新居工程已成为享誉全国的新农村建设的标本范例,巴中则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综合标准化的唯一示范市。以巴山新居工程为龙头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在巴山大地蓬勃展开,“三区叠加”的巴中正在旧貌换新颜。
善谋者兴,远谋者胜。多年以来,巴中规划坚持“早”字当头,“快”字当先,“干”字开路,“好”字落脚,切实肩负起主体责任,稳扎稳打,善作善成,系好巴中发展大计的第一颗纽扣,不敢辜负党委政府的的重托和人民的期待。(作者系巴中市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