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要特点

2017-11-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核心看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重大战略举措,将引领我们党和国家、全国各族人民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这些重大战略举措的贯彻实施必将给中国发展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中国的发展与变革,又必将给世界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换言之,随着党的十九大所确立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和重大任务的落实,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2020年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阶段发展目标的逐步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必将进一步发生变化,呈现出一些重要而显著的特点。总的看,这个过程,是中国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大幅提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过程。中国将以卓越努力,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自己的智慧、提供有效的方案。

  一、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支撑作用

  这些年,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在世界经济因国际金融危机近十年处于低迷状态、主要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形下,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了领先的发展势头。在这个时期,中国成功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今天,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就中国自身而言,经过艰苦努力,克服了经济下行的压力,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今年有望超过去年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基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判断所采取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举措,进一步夯实了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和潜力。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已有的基础、新的举措和特有的市场容量、政府管理等优势,能够使未来中国经济长时期保持中高速增长,继续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处于领先位置。除此以外,中国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投资、更多的优质产品与服务、更多的支撑平台与应用工具、更多的合作与帮助,直接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这些必然使未来的中国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并逐渐成为决定性的支撑力量。

  二、中国将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有力的引领者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为了和平和谐、互利共赢,各国人民必须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首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得到众多国家的认同,并被写入联合国的相关决议,这是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巨大贡献。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为全球发展和世界和平一直作着实实在在的努力,这些年来,着眼于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维护和推进全球化进展、推进国际规则的完善、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还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方略,并对“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部署。秉承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使命,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等载体,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快速跃升,中国将在引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作出创造性的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努力将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支持推进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等等。

  三、中国在世界重大难题解决和关键领域发展上将成为排头兵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面临着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这既有克服贫困、解决温饱的问题,也有推进创新、持续提高竞争力的问题;既有促进内部安定和谐问题,又有维护主权安全问题。中国特殊的发展阶段、外部环境、特殊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方式等,使中国能够把人类共同的优秀文明成果和自身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道路。这不仅体现在整体发展上,也体现在一些具体领域的发展和一些重大难题的克服上。在整体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在具体上,中国在较短时期内减少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高铁等基础设施后来居上、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以及新产业新动能迅猛发展等一系列壮举,令世界惊叹称奇,也成功把中国推上了创新者示范者的位置。中国内在的强劲创造力为世界各国广泛认同。而这些年的发展成果表明,这种创造力随着体制的改善、国内外优秀人才的聚集、资金投入力度提升等因素正在以加速度的状态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同时也提出了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方略和重大举措,涉及到经济、政治、法治、科技等各方面和体制、人才、政策、动力等各环节。依据中国制度的独特优势,在未来发展中,中国将在世界许多重大共性难题的解决上、在关键领域的发展上体现出比较优势和创新活力,从而因“后来居上”或“捷足先登”或“别具一格”成为排头兵示范者。国外专家认为,中国在多领域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这一点,在党的十九大决策实施后的中国将体现得更加生动明显。

  四、中国体制创新将更注重吸收国际化成果并依此推动全面开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而无论是促进中国自身的发展,还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要求改革创新充分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体现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效率性的取向。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基本都是封闭的、小众的体制。国际通行做法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理所当然应作为体制创新的一个重要参照。而有利于开放的体制,也必然是体现国际通行规则的体制。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贯彻落实这些要求,中国体制改革与创新将更加注重吸收国际上行之有效且普遍认同遵守的规则做法,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需要强调的是,体制创新的这种特点,将促成一些重大改革开放举措的落地实施。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等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 范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