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路上 智库力量正激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回眸2017-08-16
来源:光明日报    

  犹如春风劲吹催发万紫千红,又似闸门洞开释放江河涌流。党的十八大以来,一股强劲的“智库能量”正兴起于中华大地,助力中国发展。

  重视智库、善用智库、发展智库,以顶层设计形式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作为治国理政重要抓手,力度空前的开创之举和切中肯綮的制度安排背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期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清醒认识,是响应时代召唤、满足发展需求的宏伟擘画与战略布局。

  唯有奋起而为,方能不负所托。隆然开启的智库春天激荡着中国知识分子内心深植的报国宏志。以前瞻务实的研究成果咨政建言,用增信释疑的权威观点引导舆论,立足学术前沿推动理论创新,破除瓶颈制约服务社会发展,站上国际舞台展示中国方案、传扬中国声音……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国有难题问智库”的良性生态正逐步形成,一幅智为国所用、策为民而谋的画卷在民族复兴的时空经纬里徐徐展开。

  蓝图绘就征程启:

  大变革的时代发出呼唤智库彰显能量的最强音

  每项久久为功的宏伟工程,都有科学划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2015年1月,中国智库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发展纲领——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起各界热切关注。

  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七大类智库协调发展;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制度保障体系……清晰明确的制度设计,为智库建设提供了遵循与指引。

  在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魏礼群看来,《意见》出台是中国智库建设最具标志性的里程碑,“体现了中央大力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决心和思路,明确了智库建设的方向、目标、具体路径,意义非同寻常”。

  备受瞩目的,首先是界定智库的两个关键词:中国特色、新型。特在哪里,新在何处?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的理解颇具代表性,在2014年12月25日为光明日报《智库》版创刊号所撰写的代发刊词中,他如是界定:中国特色,就是要坚持中国道路、运用中国视角、聚焦中国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新型智库,就应立足新定位、建立新机制、依靠新模式,高质量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

      有因有革,守正开新。智库新政的出台,并非突然之举。

  中国知识分子素有“智力报国”之情怀。然而,器不如人、技不如人、制不如人、思不如人……近代以降,民族复兴路上,多少怀珠抱玉之士孜孜寻求救国救民门径,却都抱憾而终。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整体氛围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一批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并彰显出资政属性。改革深化,时序演进。党的十八大前后,智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信号开始强烈释放:从“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写入十八大报告,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直至《意见》出台,“智库”开始进入国家治理体系与决策咨询体系,获得了空前的可为空间。

  中国特色“智库时代”,何以在此历史节点隆然开启?

  在专家们看来,这既是时代所需、发展大势,也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科学民主决策意识与能力的大幅提升。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期,对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以及决策正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指出,“大变革的时代发出呼唤智库的最强音。”

  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副教育长、科研部主任韩庆祥则将其置于世界发展和全球治理背景下考虑。“当今世界处在分化、组合、重构以及利益博弈的时代。变革的中国与世界中多种元素的交织、交流、交融、交锋,使得民族复兴成为极其重大的时代课题。仅靠决策层的智慧、经验已经远不够解决,迫切需要智库这一专业化公共政策研究机构进行深入、系统、精准的研究。”

  党中央对此早有深切体认。在“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形态更加高级、国际国内联动更加紧密”的内外局势下,如何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带领13亿多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那种习惯于拍脑袋决策、靠行政命令或超越法律规则制定特殊政策的做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因此,必须更加注重发挥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作用,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努力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