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弹幕流行语,打开网络文化观察新切口

2017-02-06
来源:人民网    

  12月13日上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新媒体会馆第十四期“弹幕与网络语言”主题研讨会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十七层举行。

  会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张欣发布了《弹幕与网络语言研究报告》,展示了弹幕语言的传播特征与发展趋势等研究成果。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中心主任余桂林,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熊文新、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戴红亮、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张新刚等多位专家出席了会议,并对网络语言研究的与时俱进、弹幕语言的功能属性、互动形式、管理方式以及年轻一代网络行为与心态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就推进网络语言系统化、垂直化的研究做出建议。研讨会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主持。

  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中心主任余桂林就弹幕语言的互动形式与属性等内容发表看法,并对弹幕流行语与网络流行语的划分提出了思考。他指出,由于弹幕的参与度和互动程度极高,在互动形式上相当于网络版的“现场谈话”,因此会呈现出口语化、低俗化的的特征,但相较于日常对话,弹幕在表达方式上更加多样化,同时在内容上更侧重于“对评论的评论”。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熊文新就弹幕语言、受众与弹幕的管理等内容提出了见解,并对弹幕语言的研究予以肯定。他指出,伴随着社会发展,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网络语言也应该被纳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弹幕语言作为一个典型代表,有着自身独有的内容、形式特征与新生代的受众群体。熊文新教授表示,通过对弹幕的内容呈现、受众情绪等维度的观察研究,对了解新生代的认知特征等基本状态、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状况是有所帮助的。此外,熊教授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指点,并建议在弹幕语言的管理上需要结合现代技术与专家知识全面考量,切勿采取关键词屏蔽等一刀切的形式。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戴红亮从语言、文化与管理等层面对弹幕语言的特征进行了解读。他指出,弹幕的出现就观念来说是一种创新,它不仅提供了释放个人观点与发泄个人情绪的渠道,同时也为激发个人思维提供了平台,体现了当前互联网娱乐、体验、参与与实时互动的特征。戴教授特别就当前网络流行文化的盛行对主流文化的宣传与推广提出了思考,主流文化如何更接地气、如何通过弹幕等新兴渠道进行散播值得考虑。在网络语言的规范管理上,戴红亮教授表示要更多地从内容上进行规范,形式限定的效果需要考量。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张新刚从年轻一代的网络行为与心态出发,指出弹幕等亚文化的活跃折射出现代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与情感上的疏离,交流缺失、孤独感加重都体现出现代性的焦虑。关于二次元与亚文化的流行对新一代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寄予一定的宽容和信任,但同时需要警惕伴随出现的“弹幕一代”在生活方式上压抑、孤独的新样态。此外,在弹幕的管理规范上,张新刚教授指出,类似B站等弹幕视频类网站已形成自律性较高的内部秩序与伦理规范,是互联网时代新的社会组织方式,值得关注与研究。

  此外,各位与会专家就网络语言的规范管理、网络语言研究方法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分享,为当前的网络流行语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与帮助。

  弹幕作为网络直播时代表达自由、形式多元的语言形态,对网络语言、网络文化、网络舆论生态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长期关注网络语言,从2014年起每年推出观察报告。

  本次研讨会系年度汉语盘点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2016汉语盘点活动由人民网、商务印书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三个单位联合主办,于12月9日至19日邀请网友投票,结果将于12月20日正式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