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宝宝”——当地时间21日下午约2时,3岁半的大熊猫“宝宝”从美国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出发,经过16个小时不间断的飞行,于北京时间22日晚约17时抵达四川成都,准备入住它在祖国的新家——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悲伤”和“喜悦”之类的词语同时出现在美国很多媒体上。《纽约时报》21日称,大熊猫繁育已经成为美国和中国合作关系中一个罕见的领域,“我们之间合作得非常好,可能政府其他部门不是这样”,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熊猫馆助理馆长、饲养员劳瑞·汤普森说。
“从出生以来,华盛顿就是‘宝宝’唯一的家,现在它却要离开了”,美国广播公司21日报道称。2000年底,作为中美两国友谊的象征和使者,大熊猫伉俪“添添”和“美香”飞抵美国。这对“华盛顿最受欢迎的夫妇”分别在2005年、2013年和2015年先后产下了雄性大熊猫“泰山”、雌性大熊猫“宝宝”和雄性大熊猫“贝贝”,得到美国民众的盛宠。2010年,年满4岁半的“泰山”根据中美两国有关大熊猫的“双边租借协定”回到中国。这次要回家的是“宝宝”。
在“宝宝”动身前,华盛顿国家动物园为它举办了为期一周的送别活动,前来送行的游客络绎不绝。动物园还制作了数千张特别版明信片供游客留言,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美好祝愿会装箱随机同“宝宝”一起飞往中国的新家。无法赶来的民众也纷纷在互联网上为它送上祝福,留下几十万“点赞”“爱心”或者“伤心”的表情。
一周来,路透社、美联社、彭博社,《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美国ABC、NBC、CBS、福克斯新闻台等一大批美国主流媒体在熊猫馆外架起“长枪短炮”,滚动播报“宝宝”即将回家的消息。在“宝宝”出生时任熊猫馆馆长的布兰迪·史密斯说,每年都有超过200万人来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看大熊猫,同时,在互联网上实时直播的“熊猫频道”页面每天更是有超过1000万的点击量。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园长丹尼斯·凯利21日专门为“宝宝”送行。凯利表示,目前大熊猫已从“濒危”物种下调为“易危”,这与中国多年来的努力分不开,美国也希望继续与中国同行和各界伙伴一道,继续为培育和保护大熊猫作出努力和贡献。
21日,熊猫馆助理馆长、饲养员汤普森女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宝宝”的出生对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和公众来说,都具有特别的意义。“宝宝”是继它的哥哥“泰山”后,在该园诞生并成活的第二只中国大熊猫,在美国引发各界的特别关注,令人振奋。而且,在这个网络视频技术发达的时代,大熊猫的粉丝不再受制于地域限制,可以全天24小时通过动物园直播的“熊猫视频”观看大熊猫的一举一动,很多人都说自己是“看着宝宝长大的”。谈到对中国同行的喂养提示,汤普森女士想了一下后笑着说,“不要试图喂它吃胡萝卜,那是‘宝宝’最不喜欢的食物”。
此次“宝宝”回中国的运输任务由美国联邦快递“熊猫工作组”承担。专机机长约翰·亨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非常荣幸能够第三次参与运送大熊猫的飞行任务,“我的孩子们都为我感到骄傲”。为了保障此次飞行万无一失,他已经专门向2010年负责运送熊猫“泰山”回中国的机长取经。专机还携带了“宝宝”的食物:50斤竹子、38升水和它爱吃的红薯和苹果等零食。
大熊猫饲养员马蒂说:“我很幸运,可以陪‘宝宝’同机飞往中国,帮助它适应长途飞行和在成都的新环境。”大家都很关心生在美国的“宝宝”能否听懂中文?马蒂说:“‘宝宝’很聪明,我们平时也用很多手语,只要中国同事熟练掌握这一套沟通方法,‘宝宝’不会有什么‘语言障碍’。”【环球时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高石 于文】